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URS Partner社區伙伴操作手冊

 馬上點我看手冊

URS Partner 社區伙伴 行動操作手冊』,向大家說明URS Partner的由來、行動精神與原則,還有面對議題對策可以採取的元素,去長出都市再生的創意行動。
本教戰絕不藏私地傳達URS Partner的精髓與奧妙,快點連結前往閱讀操作手冊,一起成為都市再生的伙伴吧!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2016 URS Partner Cxcity 從我到我們 X〖optogo香港台灣月〗


2015年義大利米蘭舉辦世博會,「Cxcity 從我到我們」這個策動群眾參與都市、設計與社會議題的非營利團體,與各公民團體共同發起「OPTOGO(One Pavilion To Go Taiwan Pavilion)外帶臺灣,利用台灣的食物與外帶形式,以「外帶國家館」的方式參與2015米蘭世博會,以公民為主體的組織行動,由下而上表現更繽紛多彩的文化多樣性。而2016年,Cxcity將在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所舉辦的台灣月中,將去年optogo的設計公民運動之精神給帶到香港,透過匯聚兩個聚落、兩個區域的能量,進行一場文化慶典。
 
在這次的香港台灣月將延續optogo的精神,把香港台灣月當作另一次的公民外交的項目,輸出台灣具特色的精神與特質。港台社群將交流並攜手合作,先在台灣暖身,主題「Taiwan Redesign 台灣再設計」呼應2016年成為世界設計之都的台北,藉由今年台灣一系列的設計公民運動,將設計導入城市治理的公共議題,且結合未來市民計畫的系列活動共同尋找臺灣未來方向的願景。台灣月將繼續選用「食物」當巡迴展演的共通媒材,貫穿於整個台灣月之中。會進入薄扶林村做台灣辦桌文化;也會將倫敦設計雙年展的「Eatopia:以食物訴說台灣歷史」在香港展出。
 
除了上述的活動外,也將在十月與ArchiBlur Lab合作,在台北、香港兩地建造具備組合、複合機能且對應未來願景議題的《城市移動浮洲》進行城市策展,在松菸文創園區展演;同時在香港的城市浮洲(global partnerships)將作為跨區合作之接收器,將台灣社群勾勒出的願景展示於其中,台灣月一連串的活動與展覽,串聯港台的情誼與文化,帶領⺠眾一同參與區域共造的策略想像與擬定。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2016 URS Partner 人生百味有限公司X〖吃飽要在參與後!〗


社區石頭湯計畫,透過一起分享食物,讓原本被社會遺棄的食材再生成創意料理,在料理與共食的過程裡,將不同的社群與議題帶入社區,嘗試「利用地方市場的剩食捲動多元社群的力量至地方社區」,參加者以技能換吃的方式參加,就像石頭湯裡的村民一樣投入自己的力量,不僅僅只是一次的參與活動,期待讓社群的力量結合在地文化有機生長,成為城市進步的多元能量。
本計畫的行動地點南機場位於夜市、雙和傳統市場、魚貨蔬果批發市場的中心點,南機拌飯的前身也曾為南機場最大的市場所在,作為一個重新思考城市分配正義與剩食再生的基地有其地理與歷史的意義,不論是切入批發市場因為供需不平所造成的剩食,還是傳統市場的醜蔬果,或是賣場的即期品,亦或是餐廳店家的料理邊腳料,透過人的捲入,找到它們可以被再生與利用的潛力。
在南機場忠勤市場原址的「南機拌飯」空間,利用這個場域與臨近的雙和市場,與台北的魚肉蔬果批發市場,增加石頭湯計畫在剩食議題深度,理解人與人,人與食物之間連結的斷裂,將透過事前的發展工作坊,串連相關團體發展論述與教案,規劃《冰的拉!行動教戰守則系列講座》、《假的!你的眼睛業障重之剩食小旅行》與《原地復活。廚藝班》活動,從「聽講」、「走入」到「動手」由淺入深的參與方式,期待在這次計畫之後,讓共煮共食是一個實踐與知識價值兼備、且可以持續經營的活動。
系列課程
《冰的拉!行動教戰守則系列講座》
邀請生產、製作,消費食物的各業職人,為你釐清從上游到下游的食物浪費,直擊糧食危機的現場,跳脫消費框架!!
>> 活動頁面:https://goo.gl/3aLG6f
>> 報名連結:http://iseeyou.com.tw/event/?a=890


【廚房與餐桌篇】
地表最強物種,媽媽大人是也!
講者: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
8/19(五)19:00-21:00


【垃圾桶篇】
沒消滅這世界的食物浪費前,我們是不會住嘴的!
講者:楊宗翰(空屋筆記創辦人)
8/26(五)19:00-21:00 

【通路篇】
大家都說是通路搞的鬼,到底通路是神馬?
講者:謝昇佑(好食機農食整合 共同創辦人)v.s. ????(神秘角色即將出現)
9/9 (五)19:00-21:00 

【產地篇】
返鄉種出未來,在這個moment 要爆啦!
講者:賴詠華(爆米香/ 土礱巡迴發起人)
9/23(五)19:00-21:00 

【特別篇】
在這條食物供應鏈之外,還有更多投入自己進入參與的方式
10/7(五)19:00-21:00 
走過食物經歷的場域,重新思考我們與食物的關係。
向四位廚師學習如何重新與食物相處和學習食物再生的技術,重新奪回對食物掌控權。


搶救剩食!黃昏市場的抓寶大冒險    》
>> 活動頁面:https://goo.gl/YUQI5D

導覽場次:
9/25(日)18:00 - 20:00
10/2(日) 18:00 - 20:00
10/23(日)18:00 - 20:00

活動內容:
18:00 - 19:10 垃圾市場大探險!
19:10 - 20:00 有得玩有得吃!美味剩食點心輕鬆上桌
原地復活!常見剩食再生廚藝班
>> 活動頁面:https://goo.gl/Ch8Fbe

10/3(一)
一位年輕廚師的畫像 阿邦
「歐洲人也吃ㄆㄨㄣ」歐陸家常料理大解密
10/10(一) 
Pick Food Up 扌合 生態廚房+格外有意思
「第一次解決三節禮盒就上手」剩食分子料理神還原
10/17(一) 
薛小館
「冰箱打開,有剩食?假的!」冰箱醫生來拯救雷

10/24(一)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Polly
「你媽知道你在浪費食物嗎?」主婦廚房真功夫報告


主辦單位:人生百味有限公司
合作單位:好食機、空屋筆記、台北城市散步、一個年輕廚師的畫像、扌合生態廚房、格外有意思、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薛小館、南機拌飯


2016 URS Partner 好蟾蜍工作室X〖我的樹鄰居:蟾蜍山環境監測行動〗


蟾蜍山是台北「自營生態聚落」的原型,沿山而建的有機聚落,具有尊重自然的低密度營造,逐漸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位處台北南緣淺山生態系末端的位置,也扮演了生態過渡到都市的緩衝角色。2010年「蟾蜍山、 寶藏巖與河濱公園地區」獲選為臺北市生態廊道的優先示範區,是臺北「生態城市」規劃中重要的一環。
蟾蜍山除了擁有豐富自然與文史資源,地緣上也鄰近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以 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等學校,再加上好蟾蜍工作室持續在社區內進行「跨世代共學」、「兒童 自然體驗」活動,開展出結合社區與社群的合作模式,並已逐漸突顯出蟾蜍山的生態豐富性,讓許多在地與鄰近的社區居民認識到這裡的生態環境。
本計畫將以「樹」為出發點,更深入地了解蟾蜍山的自然資源,來回應環境的變化。預計透過招募蟾蜍山鄰近大學的學生,作為年輕志工的培訓,帶領蟾蜍山的社區居民進行社區「綠資源盤點」,包括老樹故事採集與大樹地圖繪製,同時與居民結合,進行社區內的環境生態監測。期待透過外部社群與社區居民協力,共同建置屬於蟾蜍山的「生態聚落資料庫」,且逐漸產生對於身邊土地的歸屬感,從而願意一起保護環境,往永續循環的都市聚落邁進。
活動簡章: https://goo.gl/e2szQW
免費報名、人數有限!(8/15招募截止)
(報名連結:https://goo.gl/forms/wgSzGdu3rAxQOS203)
■ 時間:
8/19(五)、8/20(六)、8/21(日) 9:30-17:00 (附午餐)
8/28(日)、 9/3(六)、 9/10(六)、 9/24(六) 13:00-17:00
10/1 社區分享會(暫定下午)
世界設計之都成果交流(暫定十月底)
■ 集合地點:蟾蜍山廣場(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19巷68弄旁)
■ 講師:好蟾蜍工作室、王秀娟(生態價值)、陳香伊(樹保課程)
■ 報名方式:10位,全程免費,無經驗可。採網路報名。錄取將以E-mail通知!
■ 注意事項:課程酌收1500元保證金,結束後全數退還(請假以2次為限,超過將捐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做公益)

主辦單位:好蟾蜍工作室
合作單位:大安區學府里辦公室、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Openlab.Taipei、為為設計
顧問指導: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 王順美老師
相關連結:蟾蜍山:老公館新聚落臉書粉絲團
蟾蜍山環境監測行動臉書活動專頁

2016 URS Partner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X〖台北車站行動圖書館〗


自1992年開始,越來越多的移工來到台灣,直到今年,移工在台灣的人數已經突破了六十萬。對在台工作的移工而言,我們很少把他們當成勞動力以外的事物看待,但他們對於放假、遊玩、社交、學習等人生目標,其實就跟我們台灣人一樣,並不因為他們是較低階的勞動力而有所不同。
鑑於此,「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除了是一間只借不賣的書店、一處非主流的文化基地,也陸陸續續擺了幾次行動圖書館,並在2016年一月開始固定在台北車站大廳 F24 柱子下擺設行動書攤,希望可以透過更多的印尼移工可以看到家鄉的文字,除了讓他們緩解思鄉之情外,亦可以透過這個活動增進知識與同在台灣的印尼朋友互動,成為他鄉人如身處家鄉相互鏈結的場域。燦爛時光希望交流的對象,不只緬甸族群或東南亞移民工,而是希望異鄉人能在此找到自己的燦爛時光,也希望本地人能從這裡發現世界的多元與美妙。
而本計畫希望將行動圖書館半年來的累積作為基底,嘗試更多的可能。
首波行動是與印尼空大和台博館合作舉辦2016印尼國慶文化藝術節,在印尼移民工歡慶國慶的同時,也歡迎台灣民眾藉著活動的文物展示、舞樂演出、遊戲互動、飲食體驗認識印尼文化。
此外,透過移工的書寫,可以對於台灣人對於移工的現況更加的了解,而書寫可以為他們本身或為台灣留下些紀錄或影響,並把這些珍貴的經驗擴散,透過文字的影響力來跟台灣社會交流。除了擺設地板圖書館外,書攤也可成為定期台北車站印尼街導覽的基地,讓更多台灣人可以認識台北車站的移工生活。並同時與法律扶助基金會合作,邀請律師近距離傾聽他們的需求,提供專業諮詢和法律宣導。
透過活動和文字的傳播,台灣人與外籍移工彼此的了解越多,就越能減少彼此的誤解,行動圖書館舉辦的書籍分享會、詩集朗誦、讀書會、攝影展等,將創造一處文學地景。
主辦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合作 印尼空中大學、國立臺灣博物館
相關連結: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臉書粉絲團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筆記】好火伴見面會 議題四:建立一個公平互惠共享的城市

【講者簡介】


講者7陳孟凱/ 合樸農學市集
【合樸農學】的發起人,美國電機博士,曾任職於科技公司的經理人,在一次的家人重病中重新體認到健康的重要性,歸國回到老家台中推動「合樸農學市集」,串連產地與餐桌,運用「社群力」試圖搭起消費者和農友的橋樑。2015年在台中成立【樹合苑】,作為美好生活的具體實踐場域,打造一個生產者與消費者相遇的空間,開創出融會城市與鄉村的新形態生活方式。

講者8李柏毅/ 人生百味
李柏毅,【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現為菜鳥政治工作者。大學、碩班念的都是與資本、效率有關的經濟、管理,但心裡相信的卻是人際之間基於平等的互助、信任。共享不應只看經濟產值,重要的是能否重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

【陳孟凱–我們相信,美好生活需要眾人合作,和諧、志願地簡樸過活】



說到合樸農學市集,是從營養的飲食出發深化到無毒農業再到友善環境;結合社群協力的系統。從中發展出對於永續生活設計的機制是由常民主導 > 專家協助,最具體的例子就是【樹合苑】的成立過程。



講故事之前要提到樸門設計原則看待問題的切入,將看待系統的角度拉高,問題就會轉變成資源。表示樹合苑在大家現在看到的成果之前,這段過程遇到相當多的困難,但這就是轉換問題成為資源的機會。



原本樹合苑空間的前身是釣蝦場,基地中諾大的釣蝦池、養蝦池、貨櫃屋都是我們遇到的困難,而也從資源再利用的設計初衷逐一轉換為講座空間、生態滯洪池、舒適的營業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可以看到奮力利用資源的累積,例如木棧板的利用、汽車避震器的再生家具…比比皆是。

我們在這段過程中學習到,關於合樸的幸福學:社群力就是經濟力。

美好生活的具體實踐:合樸農學市集
http://goo.gl/Eohd8F
合樸農學市集-雨林咖啡與樹合苑一起選擇美好的生活方式
http://goo.gl/jAAVM3

--


【李柏毅–弱勢不是被切割出來的特殊族群,而是流動的、可被改變的狀態】



透過在參與318學運的日子中,看見資源回收的長輩透過逐點蒐集的過程啟發了以社群力量mapping可回收資源地圖,發現具有主題號召的社群力量是相當可觀的。再之後以萬華區為運動基地,以剩食資源作背景,集合街友議題去傳遞循環、共享的觀念。


社會上對於剩食是容易接觸與思考的,反觀街友是社會不輕易理解的市民,但卻是最需要資源互助的族群。因此,經營人生百味的兩年之間,我們持續思考【共造】的方法。

第一步,了解彼此
第二步,找出媒介
第三步,號召行動

這是以活動促成社群之間的理解,才能走出互助的第一步以達到共造目標。

清楚認知彼此階級、權力的落差,但別將對方看作是問題、需要被拯救的弱勢,而是一起創造新觀念的夥伴。

人生百味網頁
http://doyouaflavor.tw/
報導:分享剩食,讓生活嚐起來更豐美
http://goo.gl/JNbCcn

--


【Q&A與議題交流討論



Q合作概念是以共同價值觀的人聚集,會不會就等於限制了他人的狀況,如果轉換成以區域進行,那價值觀轉換不過來的族群,如何去面對與解決?
李柏毅:當每個人有不同價值觀,就開放機會讓他們參與,不用急著改變他們。找到願意傾聽的族群,讓他們擴散會更有力量。

陳孟凱:這就是社群,不要強加價值觀到他人,竭力做好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

Q街友會因為拿剩食而排斥嗎?覺得不受尊重?
李柏毅:當然會遇到認為不受尊重的人,我們的經驗是「不要有差別心」將他們是街友的看法放下就會輕鬆得多。

陳孟凱:活在當下,能做好的就盡力。合樸的思考不是以市場思考或是差異化思考,而是以我要吃什麼?社群要吃什麼?當然會有資源過剩的真實狀況,這就是接下來的交換與循環機制,正式合樸運作的方式,將真正的資源送到要用的人手上。

Q除了群幕平台的管道,如何只募資源不是錢?
陳孟凱:在成事過程中,會需要許多專業合力,這時候是將幕錢的概念轉換成人力或是物品的交換。

Q社群如何跨區域的合作或是解決問題?可以怎麼克服機制?
陳孟凱:每個地方有自己的問題、機制、社群,合樸更傾向輸出經驗讓合作可能性更高

李柏毅:促成在地社群讓機制發展會更有效果,更長久。因地制宜之下,也不用凡事由我。

蘇民:社群的初衷是由議題發芽,所以跨域是將經驗分享,找出接地氣的團體是什麼?起首式由什麼事件開端?像是米蘭世博會以珍珠奶茶開啟了機會的大門,但是接下來以食物為媒介要訴諸的要重新根據不同地方需求思考。

Q有沒有類似荷蘭案例間設置的SOP
董敏筑:當一個空間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背景,必須要了解現況與未來要扮演的角色。而方向清楚,修正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沒有既定又適合所有地方的SOP,僅能說是針對議題提出。歐洲相對台灣而言是較早發展循環經濟的議題,當然可以從案例中去發掘更適地適宜的方法。

Q社企中有許多是為了小農,又如何讓這些社企互相與合作,成為更有力的平台?
陳孟凱:在實際上有真的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像之前提問的SOP在努力的目標是提出方法論比操作規範更具體。

龔紋莎:曾經也不斷有人詢問我如何成為平台?但要回應的更是要問自己:想做什麼?

Q如果2020要發起一個台灣永續的運動,要是什麼組成這個運動?
李柏毅:永續這個題目會有三個層面,次遞各是經濟、環境、、社會,我自己最重視的是社會永續,因為人際是連結的關鍵。不同群體之間的連結,因為這才是完整的生活圈。去理解每個族群遇到的困難而找到方法解決,我想最重要的永續是能共存共榮的社會。

Q當你要倡議一件事情時,會用什麼方法?
循環經濟基金會:循環經濟倡議的是【這個資源是不斷可被循環利用的】這些需要被結構化,我們也正在努力的是輸出給政府概念,將外部成本內部化。

Q邀請外籍移民來參加社區活動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張正:以問候開始,就像是日常我們會以台語「哩後」親切地問候開始。也可以增加對他們的認識,因為有很多隔閡是因為彼此的陌生而發生的。

Q與其讓小農發展品牌,社群中消費者可以持續性預付他未來將會消費的金額對小農,算像手機預付卡的感覺這是可行的嗎?
菜市長民眾(陳沅蓀):好食機的菜市長機制就是讓將自己孰悉的生產者、安心的好食材,分享給親朋好友共同購買。而預付卡模式在實際操作的過程遇到幾個問題,一是集貨壓力再來是產銷成本會提高,所以有很多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