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生百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生百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2016 URS Partner 人生百味有限公司X〖吃飽要在參與後!〗


社區石頭湯計畫,透過一起分享食物,讓原本被社會遺棄的食材再生成創意料理,在料理與共食的過程裡,將不同的社群與議題帶入社區,嘗試「利用地方市場的剩食捲動多元社群的力量至地方社區」,參加者以技能換吃的方式參加,就像石頭湯裡的村民一樣投入自己的力量,不僅僅只是一次的參與活動,期待讓社群的力量結合在地文化有機生長,成為城市進步的多元能量。
本計畫的行動地點南機場位於夜市、雙和傳統市場、魚貨蔬果批發市場的中心點,南機拌飯的前身也曾為南機場最大的市場所在,作為一個重新思考城市分配正義與剩食再生的基地有其地理與歷史的意義,不論是切入批發市場因為供需不平所造成的剩食,還是傳統市場的醜蔬果,或是賣場的即期品,亦或是餐廳店家的料理邊腳料,透過人的捲入,找到它們可以被再生與利用的潛力。
在南機場忠勤市場原址的「南機拌飯」空間,利用這個場域與臨近的雙和市場,與台北的魚肉蔬果批發市場,增加石頭湯計畫在剩食議題深度,理解人與人,人與食物之間連結的斷裂,將透過事前的發展工作坊,串連相關團體發展論述與教案,規劃《冰的拉!行動教戰守則系列講座》、《假的!你的眼睛業障重之剩食小旅行》與《原地復活。廚藝班》活動,從「聽講」、「走入」到「動手」由淺入深的參與方式,期待在這次計畫之後,讓共煮共食是一個實踐與知識價值兼備、且可以持續經營的活動。
系列課程
《冰的拉!行動教戰守則系列講座》
邀請生產、製作,消費食物的各業職人,為你釐清從上游到下游的食物浪費,直擊糧食危機的現場,跳脫消費框架!!
>> 活動頁面:https://goo.gl/3aLG6f
>> 報名連結:http://iseeyou.com.tw/event/?a=890


【廚房與餐桌篇】
地表最強物種,媽媽大人是也!
講者: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
8/19(五)19:00-21:00


【垃圾桶篇】
沒消滅這世界的食物浪費前,我們是不會住嘴的!
講者:楊宗翰(空屋筆記創辦人)
8/26(五)19:00-21:00 

【通路篇】
大家都說是通路搞的鬼,到底通路是神馬?
講者:謝昇佑(好食機農食整合 共同創辦人)v.s. ????(神秘角色即將出現)
9/9 (五)19:00-21:00 

【產地篇】
返鄉種出未來,在這個moment 要爆啦!
講者:賴詠華(爆米香/ 土礱巡迴發起人)
9/23(五)19:00-21:00 

【特別篇】
在這條食物供應鏈之外,還有更多投入自己進入參與的方式
10/7(五)19:00-21:00 
走過食物經歷的場域,重新思考我們與食物的關係。
向四位廚師學習如何重新與食物相處和學習食物再生的技術,重新奪回對食物掌控權。


搶救剩食!黃昏市場的抓寶大冒險    》
>> 活動頁面:https://goo.gl/YUQI5D

導覽場次:
9/25(日)18:00 - 20:00
10/2(日) 18:00 - 20:00
10/23(日)18:00 - 20:00

活動內容:
18:00 - 19:10 垃圾市場大探險!
19:10 - 20:00 有得玩有得吃!美味剩食點心輕鬆上桌
原地復活!常見剩食再生廚藝班
>> 活動頁面:https://goo.gl/Ch8Fbe

10/3(一)
一位年輕廚師的畫像 阿邦
「歐洲人也吃ㄆㄨㄣ」歐陸家常料理大解密
10/10(一) 
Pick Food Up 扌合 生態廚房+格外有意思
「第一次解決三節禮盒就上手」剩食分子料理神還原
10/17(一) 
薛小館
「冰箱打開,有剩食?假的!」冰箱醫生來拯救雷

10/24(一)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Polly
「你媽知道你在浪費食物嗎?」主婦廚房真功夫報告


主辦單位:人生百味有限公司
合作單位:好食機、空屋筆記、台北城市散步、一個年輕廚師的畫像、扌合生態廚房、格外有意思、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家樂福文教基金會、薛小館、南機拌飯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筆記】好火伴見面會 議題四:建立一個公平互惠共享的城市

【講者簡介】


講者7陳孟凱/ 合樸農學市集
【合樸農學】的發起人,美國電機博士,曾任職於科技公司的經理人,在一次的家人重病中重新體認到健康的重要性,歸國回到老家台中推動「合樸農學市集」,串連產地與餐桌,運用「社群力」試圖搭起消費者和農友的橋樑。2015年在台中成立【樹合苑】,作為美好生活的具體實踐場域,打造一個生產者與消費者相遇的空間,開創出融會城市與鄉村的新形態生活方式。

講者8李柏毅/ 人生百味
李柏毅,【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現為菜鳥政治工作者。大學、碩班念的都是與資本、效率有關的經濟、管理,但心裡相信的卻是人際之間基於平等的互助、信任。共享不應只看經濟產值,重要的是能否重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

【陳孟凱–我們相信,美好生活需要眾人合作,和諧、志願地簡樸過活】



說到合樸農學市集,是從營養的飲食出發深化到無毒農業再到友善環境;結合社群協力的系統。從中發展出對於永續生活設計的機制是由常民主導 > 專家協助,最具體的例子就是【樹合苑】的成立過程。



講故事之前要提到樸門設計原則看待問題的切入,將看待系統的角度拉高,問題就會轉變成資源。表示樹合苑在大家現在看到的成果之前,這段過程遇到相當多的困難,但這就是轉換問題成為資源的機會。



原本樹合苑空間的前身是釣蝦場,基地中諾大的釣蝦池、養蝦池、貨櫃屋都是我們遇到的困難,而也從資源再利用的設計初衷逐一轉換為講座空間、生態滯洪池、舒適的營業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可以看到奮力利用資源的累積,例如木棧板的利用、汽車避震器的再生家具…比比皆是。

我們在這段過程中學習到,關於合樸的幸福學:社群力就是經濟力。

美好生活的具體實踐:合樸農學市集
http://goo.gl/Eohd8F
合樸農學市集-雨林咖啡與樹合苑一起選擇美好的生活方式
http://goo.gl/jAAVM3

--


【李柏毅–弱勢不是被切割出來的特殊族群,而是流動的、可被改變的狀態】



透過在參與318學運的日子中,看見資源回收的長輩透過逐點蒐集的過程啟發了以社群力量mapping可回收資源地圖,發現具有主題號召的社群力量是相當可觀的。再之後以萬華區為運動基地,以剩食資源作背景,集合街友議題去傳遞循環、共享的觀念。


社會上對於剩食是容易接觸與思考的,反觀街友是社會不輕易理解的市民,但卻是最需要資源互助的族群。因此,經營人生百味的兩年之間,我們持續思考【共造】的方法。

第一步,了解彼此
第二步,找出媒介
第三步,號召行動

這是以活動促成社群之間的理解,才能走出互助的第一步以達到共造目標。

清楚認知彼此階級、權力的落差,但別將對方看作是問題、需要被拯救的弱勢,而是一起創造新觀念的夥伴。

人生百味網頁
http://doyouaflavor.tw/
報導:分享剩食,讓生活嚐起來更豐美
http://goo.gl/JNbCcn

--


【Q&A與議題交流討論



Q合作概念是以共同價值觀的人聚集,會不會就等於限制了他人的狀況,如果轉換成以區域進行,那價值觀轉換不過來的族群,如何去面對與解決?
李柏毅:當每個人有不同價值觀,就開放機會讓他們參與,不用急著改變他們。找到願意傾聽的族群,讓他們擴散會更有力量。

陳孟凱:這就是社群,不要強加價值觀到他人,竭力做好符合自己價值觀的事。

Q街友會因為拿剩食而排斥嗎?覺得不受尊重?
李柏毅:當然會遇到認為不受尊重的人,我們的經驗是「不要有差別心」將他們是街友的看法放下就會輕鬆得多。

陳孟凱:活在當下,能做好的就盡力。合樸的思考不是以市場思考或是差異化思考,而是以我要吃什麼?社群要吃什麼?當然會有資源過剩的真實狀況,這就是接下來的交換與循環機制,正式合樸運作的方式,將真正的資源送到要用的人手上。

Q除了群幕平台的管道,如何只募資源不是錢?
陳孟凱:在成事過程中,會需要許多專業合力,這時候是將幕錢的概念轉換成人力或是物品的交換。

Q社群如何跨區域的合作或是解決問題?可以怎麼克服機制?
陳孟凱:每個地方有自己的問題、機制、社群,合樸更傾向輸出經驗讓合作可能性更高

李柏毅:促成在地社群讓機制發展會更有效果,更長久。因地制宜之下,也不用凡事由我。

蘇民:社群的初衷是由議題發芽,所以跨域是將經驗分享,找出接地氣的團體是什麼?起首式由什麼事件開端?像是米蘭世博會以珍珠奶茶開啟了機會的大門,但是接下來以食物為媒介要訴諸的要重新根據不同地方需求思考。

Q有沒有類似荷蘭案例間設置的SOP
董敏筑:當一個空間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背景,必須要了解現況與未來要扮演的角色。而方向清楚,修正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沒有既定又適合所有地方的SOP,僅能說是針對議題提出。歐洲相對台灣而言是較早發展循環經濟的議題,當然可以從案例中去發掘更適地適宜的方法。

Q社企中有許多是為了小農,又如何讓這些社企互相與合作,成為更有力的平台?
陳孟凱:在實際上有真的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像之前提問的SOP在努力的目標是提出方法論比操作規範更具體。

龔紋莎:曾經也不斷有人詢問我如何成為平台?但要回應的更是要問自己:想做什麼?

Q如果2020要發起一個台灣永續的運動,要是什麼組成這個運動?
李柏毅:永續這個題目會有三個層面,次遞各是經濟、環境、、社會,我自己最重視的是社會永續,因為人際是連結的關鍵。不同群體之間的連結,因為這才是完整的生活圈。去理解每個族群遇到的困難而找到方法解決,我想最重要的永續是能共存共榮的社會。

Q當你要倡議一件事情時,會用什麼方法?
循環經濟基金會:循環經濟倡議的是【這個資源是不斷可被循環利用的】這些需要被結構化,我們也正在努力的是輸出給政府概念,將外部成本內部化。

Q邀請外籍移民來參加社區活動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張正:以問候開始,就像是日常我們會以台語「哩後」親切地問候開始。也可以增加對他們的認識,因為有很多隔閡是因為彼此的陌生而發生的。

Q與其讓小農發展品牌,社群中消費者可以持續性預付他未來將會消費的金額對小農,算像手機預付卡的感覺這是可行的嗎?
菜市長民眾(陳沅蓀):好食機的菜市長機制就是讓將自己孰悉的生產者、安心的好食材,分享給親朋好友共同購買。而預付卡模式在實際操作的過程遇到幾個問題,一是集貨壓力再來是產銷成本會提高,所以有很多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