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筆記】好火伴見面會 議題二:發展一個永續循環的城市

【講者簡介】


講者3董敏筑/ 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
【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於2015年3月成立,由一群關懷台灣未來發展的企業家所發起。宗旨在於透過推廣循環經濟的概念,協助、促成台灣經濟維新的新模式,成為台灣青年、企業和政府尋找產業發展政策和落實商業模式的重要平台,同時也希望透過倡議,讓循環經濟的概念,融入國家、區域及地方的發展架構及策略。 本次講者董敏筑 Esther Tung,現任資源循環台灣基金會研究員,瑞典隆德大學環境研究與永續科學碩士,曾在德國EPEA環境顧問公司實習。專注在運用國際經驗,累積在地革新能量。

講者4謝昆霖/ 享實做樂
2004年成立【禾方設計】,創立了「企畫式設計」的操作概念,專長是空間設計與施工,2007 年成立【禾方文創】,確定了跨域的發展方向。最後在2013,成立【享實做樂】,做為推動公民實做思辨運動的基地,透過「展演空間」、「分時共享咖啡館」、「共用工作室」、「創作工廠」等複合空間的組合,發展真實世界議題的討論與問題的解決方案。

--

【董敏筑–解構過度消費與環保永續議題之下的生活方式】


從資源的角度看城市其實有很貼近生活的切入點,就是從起居過程裡面看到由許多資源構成的社會,與你我而言資源議題都相當的切身。

全球有50%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全球3%面積的城市中,而全球有75%的資源運輸到城市裡,因此【城市】是談論資源時相當重要的議題。回溯資源的重度使用是在18世紀工業革命之後,這是因為全球的人口急速發展所影響的。時至今日,我們面臨地球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來正視循環經濟議題。

現代太多物資在絕大部分時間是閒置未用的,比方汽車真正使用的時間只占8%,形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以使用權取代擁有權作為生活的新思考方向,剝開物品從製造到消費的關係來創造循環經濟的模式。

循環經濟中歸零設計的產業體系

在工業製造與商業模式共構的經濟模式之下,一件產品的製造過程中會用到相當多的資源,所以許多人會問:「要怎麼開始循環經濟呢?」很簡單,最方便的方法就是起居裡從最小的一個生活圈開始,去重新設計生活方式與消費模式。引用珍雅各的話:每一個城市都可以爲每一位市民提供他們需要的東西,只是因爲市民自身可以提供這些東西,也只有當市民自身創造出這些東西時,城市才有這樣的能力。

相關案例
01Philips & Turntoo : Selling light as a service使用權轉換擁有權
http://goo.gl/EAd0Qi
02cafe de ceuvel試驗循還經濟的社區
http://goo.gl/bzOSF6
03芬蘭設計師發明「洗澡水循環」系統,讓你長時間沖澡也不怕浪費水
http://goo.gl/ESoc0l
報導:瑞士無車山城零污染!策馬特連銀行搶匪都騎腳踏車
http://goo.gl/uxckk3

--

【謝昆霖–城市的基礎是經濟共同體,循環的是經濟本身而非城市】



舉一個台灣的地名與資源相關的有趣例子,古早台灣人穿的是草鞋,從經商的路程上,抵達草屯這個地方通常草鞋也就壞了,因此有個地名就叫做「草鞋墩」而草屯也是南投縣的最大城市。所以,空間對於循環來說並不重要,核心是在於使用行為上。

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你認為的循環城市是什麼?】
有人提到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成本內部化、串聯社區、互助系統、城市的既有資源可以被重複使用,這些意見都正確,因為各位都身為城市生活的人。剛剛有提到社區串聯、資源再利用、互助系統最終都形成的是經濟。

再向各位提出一個討論【城市是怎麼形成的?】
城市就是聚落,而聚落的起點是家。在原始的社會狀態中,是由幾戶人家,互助交換 > 互助聚落,交換資源 > 聚落變大,吸引其他外地人交換資源> 因此城市化。可以說城市的源起是因為生產了資源而資源需要被拿來互助,因為資源需要被交換而流通形成經濟,又經濟的定義是資源的生產、分配、交換、流通。

城市規劃與區域規劃是為了讓這些資源與人在交換的過程中更具效率,所以談到循環城市,更是以地區資源為基礎進行循環的經濟模式(區域資源基礎型經濟Local resource based economy)
關鍵是人們為什麼目的而聚集?為了交換而聚在一起,為了降低資訊蒐集的成本而存在並且提高生產效率。

生產要素是被循環的資訊成本,降低成本才能促使城市循環。如何讓這些被大量的傳播才是關鍵,再深入思考城市中那些生產要素被閒置?為什麼它們被閒置,針對不同要素定義。因此循環城市的機制是可以降低資訊循環成本,清楚資訊成本的定義並且將之量化。以閒置生產要素循環的角度代入巨量交換系統,,找到現代經濟系統中的價值。可以說循環城市必須經濟正確,找出被需要的閒置生產要素,以區域資源為基礎才會產生區域資源基礎型城市。

--

Q&A


Q資源循環的成本要如何攤付?由誰負擔?
董敏筑:做循環相當重要的關鍵是基礎建設,先投資一元以回收之後的一百元成本,讓人民反映給政府,成為機制的一部分。

Q何謂經濟正確?
謝昆霖:再思考這個生產要素,這些資源再被投入城市中?有誰關心要去使用,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如果使用者角度就是資源投入的角度。

Q年長者是屬於可開發的人力資源還是年輕族群的負擔?
謝昆霖:這當然也是閒置的生產要素,轉換老人家的智慧投入這個循環系統中。因為創造新的價值,自然可以負擔成本
報導:你學英文我排遣寂寞 巴西學生跟美國老人視訊語言交換
http://goo.gl/CkY1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