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2015 URS Partner 特輯-好蟾蜍工作室x跨世代共學計畫



[兒童的學習需求] + [老人的在地智慧] + [都市里山] [跨世代共學計畫]
        蟾蜍山是一個地理特殊、歷史悠久的現存聚落,大部分的居民約在民國40~50年時遷址至此,從原本自闢家園的青壯年,隨這歲月的流逝,邁入老年,原本熟識的親人及朋友也慢慢消逝,在沒有子女的,或是小孩已在外成家情況下,大多數的日子都是獨自生活,缺少陪伴。這是一個以老人為主的高齡聚落,中生代外出工作、小孩對於所在環境認識降低、互動減少。
        然而發生在蟾蜍山的問題同樣多見於台北市的其他角落。在思考如何傳承這片特殊山城歷史及環境變遷課題時,也同時試著回應這個時代與城市所給予的課題挑戰。好蟾蜍工作室今年將嘗試利用老人與兒童共同參與環境學習的過程與機會,建立一個跨世代共學」的工作模型,來回應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未來主人翁孩童教育的重要、都市自營聚落的活化、地方感的建立、及生態環境意識等幾個台北面臨的重要議題。
        行動策略將分為將老人與小孩共同納入設計的環境體驗的共學課程。從生態觀察、野外採集、共做、共學等體驗課程的安排與設計(包含為期3週之基礎課程:身邊植物認識-妙用艾草,及為期6週天然本色-植物染),一方面讓孩童瞭解更多身邊垂手可得之安全植物,深入瞭解環境豐富與多用性,讓兒童學會觀察及正確使用自然資源外,另一方面也透過內容活動的設計,拉近老人與兒童距離,除達到預期之歷史傳承與豐富人生經驗的分享外,更期望長者透過訴說與共作方式提升自我價值,減少孤獨感。
        除提升居民的居住凝聚力,本次環境體驗的參與計畫亦預計以合作或招生的方式,擴大周邊小學校的環境參與,並透過「蟾蜍山台北山城我的家」之影片拍攝,除了增加社會大眾對於蟾蜍山的認識了解,也留下更多關於活聚落的保存與再生紀錄。

::關於好蟾蜍工作室::
        2013年五月,因蟾蜍山-煥民新村面臨拆除危機,由在地居民發起,號召臨近的台大、師大、台科大等各大專院校師生與藝文工作者共同關心台北南緣的山城聚落。兩年來,工作室持續關注生活的本質,透過食物、種植、手工藝、影像、導覽、參與式設計等方式,深化居民的在地認同,並串聯起外部的友善社群。(蟾蜍山於2014年七月被指定為台北市「文化景觀」)
        近來與周遭學校結合,推動兒童環境教育、老人關懷、社區菜園等生態基礎設施,期待未來能成為都市中聯結人與自然的生態聚落。

:相關網頁連結::

「蟾蜍山:老公館新聚落」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ongguanSettlements?fref=ts